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智库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征求意见稿】青海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18 年~2022 年)
更新时间:2018-11-26 11:37:39      来源:青海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中心      浏览量:
日前,青海印发《青海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18年-2022年)(征求意见稿)》。
 
青海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18 年~2022 年)
(征求意见稿)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
2018 年11 月
 
 
前 言
 
第一章 基本情况
 
1、自然环境概况
2、社会经济概况
3、全省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4、利用处置设施建设现状
5、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现状
6、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7、规划期固体废物产生情况预测
 
第二章 规划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2、基本思路
3、基本原则
4、规划时段
5、目标指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法规政策体系
2、强化固体废物污染监管体系建设
3、动态掌握全省固体废物污染底数
4、统筹规划促进固体废物处理产业布局
5、切实推进资源化及无害化
6、禁止洋垃圾入境
7、全面监管废轮胎、废塑料再生利用活动
8、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9、规范尾矿库整治
10、提高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水平
11、全面提升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
12、大力推进第三方治理,完善资源化体系建设
13、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能力
 
第四章 重点工程
 
1、基础调查类项目
2、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
3、工业企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工程
4、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5、政策法规类
6、人才培养类
 
第五章 资金估算与筹措
 
1、资金估算
2、资金筹措
 
第六章 规划实施效果及保障措施
 
1、规划实施效果
2、保障措施
附表:青海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期规划重点工程投资计划表
 
前言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因其含有有毒有害成分,若利用和处置不当,将对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威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妥善利用、处置固体废物是防范环境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整体改善水、大气和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期间,按照《危险废物“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要求,查清了全省固体废物的现状,对全省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实施分级、标准化管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偏重,固体废物产生量时空分布不均,固废处理处置设施与产生量不匹配的问题突出,尤其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加,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加上全省固体废物管理能力十分薄弱,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形势严峻。2016 年,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均提出了明确要求,科学制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期规划》为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全省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拱了重要依据,对于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章 基本情况
 
1、自然环境概况
 
1.1 地形地貌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东西长 1200 km,南北宽 800 km,总面积 72.71 万 km2。与甘肃、新疆、西藏、四川四个省、区相毗邻。平均海拔约 3000 m,全省可分为三大地貌区:祁连山区、柴达木盆地区和青南高原区。
1.2 气候条件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各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湟水、黄河谷地和柴达木盆地为两个暖区,年平均气温 5~8℃;祁连山地和青海南部高原地区为两个冷区,年平均气温-4~4℃。青南高原东南部的年降水量为全省最高,河南—大武—清水河—杂多以南绝大部分在 500 mm 以上,久治达 767.3 mm;青南高原西部年降水量大都在 300 mm 以下;祁连山东段在 500 mm 以上,祁连山中、西段年降水量仅在 200 mm 以下,河湟谷地一般在 400 mm以下;青海湖周围年降水量为 300~400 mm。柴达木盆地是全省降水量最少的地区,盆地东部年降水量 100~200 mm,盆地西部在100 mm 以下。
1.3 流域水系
青海省境内河流纵横,雪山林立,冰川广布,沼泽连片,湖泊棋布,水资源丰富。全省可分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澜沧江流域和内陆河流域 4 大流域和 24 个三级流域区,流域面积在 300
km2以上的河流有 435 条,流量在 0.5 m3/s 以上的河流有 217 条。省内年总径流量 622 亿 m3。年均总输沙量 11495 万 t。
1.4 自然资源
青海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共发现各类矿产 132 种,探明储量的 103 种,其中 17 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59 种列全国前 10 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但由于盐类矿产比重过高,一些矿种品位低,加之矿区自然条件差,地域广阔、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因而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动植物资源丰富,高原特有珍稀物种分布集中。
 
2、社会经济概况
 
2.1 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青海省辖 2 个地级市,6 个民族自治州;46 个县级行政单位;30 个街道办事处,137 个镇,201 个乡,其中 28 个民族乡,3 个行委;4169 个村民委员会,361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海西州面积最大,占全省总面积的 43.19%;玉树州次之,占全省总面积的 29.41%;西宁市、海东市最小,仅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 1.09%、1.86%。2017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 598.38 万人。按城乡分,城镇常住人口 317.54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 280.84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85.49 万人。从人口分布来看表现出分布不均特征,位于东部的西宁市和海东市户籍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63.99%。其中西宁市231.08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39.27%,人口密度为 263.2 人/km2,为全省最高;海东市 145.43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24.71%,人口密度为 131.2 人/km2,为全省次高。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占全省总人口的 17.19%,人口密度为 8.5~14.7 人/km2;玉树州、果洛州占全省总人口的 10.17%,人口密度为 1.9~2.6 人/km2。位于西部的海西州占全省总人口的 8.65%,人口密度为 1.4 人/km2,为全省最低。
2.2 社会经济
2017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2642.80 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 238.41 亿元;第二产业 1180.38 亿元;第三产业 1224.01 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4.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4348 元。
2.3 产业布局
青海产业发展主要立足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工业主要集中在矿产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工、水力发电等领域。矿产采选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钾盐、有色金属矿(铜、铅、金)、黑色金属矿(铁)、其他非金属矿,2017 年全省矿产开发工业总产值为 478.18 亿元。其中,海西州为 442.24 亿元,占92.48%;果洛州为 13.91 亿元,占 2.91%。电力和热力生产 201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为 304.83 亿元,其中火电主要分布在西宁市、海西州和海北州,水电主要分布在以黄河干流为主的黄河流域。加工工业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和柴达木地区两大区域,工业园区主要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在西宁、海东、海北、海南等地区另建设有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集中区。
 
3、全省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3.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017 年全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见表 1.1 至 1.3,产废企业 505 家,其中西宁市 70 家,产废量占比 3.1%;海东市 190家,产废量占比 0.4%;海西州 149 家,占比 94.2%;海南州 44 家,占 0.7%;海北州 24 家,占 0.2%;黄南州 27 家,占 0.02%;果洛州 1 家,占 1.4%。主要废物类型为其他废物(主要为盐湖化工企业产生的尾盐)、粉煤灰、尾矿、脱硫石膏、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其中其他废物和粉煤灰产生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 68%、27%,累计占比为 95%。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前五位的行业为钾肥制造、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业。

……
阅读原文,请下载
 
青海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18 年~2022 年)
(征求意见稿)

评论(0)
还可以输入140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去登录
  • 46危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