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业新闻
环保强监管下 环保产业“幸福感”并不强
更新时间:2018-12-06 11:07:13      来源:中国发展网      浏览量:
       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在深入推进,环保产业本应迎来的“春天”,但在日前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在广东肇庆市主办、以“致敬改革激活环境市场力量”为主题的“2018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上,记者却感觉到与会的环保企业“幸福感”并不强,他们甚至感觉正在经历“寒冬”。
 
  本届大会大咖云集,600余位来自联合国环境署、国际水协、中央统战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官员、科研院所学者以及业界龙头企业代表与众多投资精英与会探讨环境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就“PPP困惑与制度探讨”、“环保强监管下的产业趋势”、“蓝天保卫战:综合治理+源头监测”、“危废处理行业:市场的风口与风险”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进入大需求、大投入、大提升的快速发展期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大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城市,广东省肇庆市正在谋划高起点、高规格的新一轮绿色发展路径,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是肇庆全力打造的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
 
  肇庆市市长范中杰与会表示,广东省环保产业属于大需求、大投入、大提升的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广东的环保压力很大,比如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这一项,广东省十三五期间就计划投资1737个亿,其中新增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29130个以上,配套的管网13130公里。
 
  肇庆的面积占珠三角地区面积的1/4,土地开发强度仅为该地区平均水平的1/3,未来可供开发的空间将达到1725平方公里。范中杰表示,未来五年,肇庆将打造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3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引育6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新增60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他介绍,节能环保产业作为肇庆市工业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已制定了各类推动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包括桑德环境、启迪水库、新华阳光、博天环保等很多环保企业在肇庆落户。肇庆市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节能环保产业高地和绿色产业示范城市。
 
  “到2020年,广东省将在原有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新增统筹150个亿,用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金銮表示,预计未来三年,广东省环境产业市场将达到1万亿元。
 
  广东省经济总量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虽然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领先全国,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却又落后了浙江等先进地区。
 
  截至今年10月下旬,广东省黑臭水体共有437个,其中,消除和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有185个,252条黑臭水体仍在整治过程中。陈金銮称,广东黑臭水体整治有“艰巨性”“长期性”,整治也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新增的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繁重”。
 
  另外,危废处置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井喷阶段,环保严监管下,很多企业的工业危废污泥不能偷排,但目前处理能力又跟不上,危废处置的价格一度飙升。深耕危废行业十多年的飞南金属董事长孙雁军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危废行业是一个小行业大市场,应该说全中国危废市场有几千亿的市场,关键这市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吃的‘蛋糕’。小的危废企业它根本没有能力去搞技改、搞创新、搞研发。”记者了解到,飞南金属公司从家电、电器、电镀、线路板等行业的废弃污泥中提取稀有金属、包括铜、镍、锌等,进行综合利用综合回收,利润也相当可观。
 
  2020年行业规模或超2万亿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涂瑞和表示,在西方发达国家,环境服务业早已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为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提供了持久的推力。目前中国环保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局部领跑、总体平行跟进的态势,总体上,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瀚蓝环境CEO金铎表示,目前我国的环保行业发展时间不长,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水平不高,竞争趋于同质化,导致行业经营的恶化。但是,她认为,目前环保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机遇,需要龙头企业的投资去拉动。
 
  “展望未来,中国的环保产业仍将维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2万亿元之间,增长率在13%至20%之间。若以中位数16%来算,2020年国内环保产业的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涂瑞和如是说。
 
  他认为,中国的环境服务业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巨大,也早引起了西方同行的关注。一些西方的环保企业已早早进入中国市场发展,并且发展很好。
 
  呼吁完善价格、金融等市场化手段
 
  虽然环保投资节节升高,各种数据显示利好,但参与峰会的环保企业却感到正在经历“严冬”,一些环保企业今年并没有享受到投资上升带来的营收上升。
 
  峰会上,长江证券给出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对81家环保板块上市公司2018年中报披露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环保监测、检测、固废处理行业正增长。但费用率增加、融资成本加大、受阻明显,回款压力向上游传导。
 
  峰会上,生态环境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认为,观察环保企业目前的境况,应从PPP金融政策、去杠杆等多种因素的大背景下,从环保强监管和产业发展等角度来看。
 
  “前几年,特别是2015年、2016年,PPP处于发烧的状态,不是属于春天,而是发烧、虚火、过热。”他举例说,有研究机构在对7000多家环保企业的调研后发现,2017年环保产业增速是17%左右,2018年环保工程、设备公司的增幅也可以达到15%到30%的水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环保板块营收1646亿元,同比增长6.8%。但净利152.8亿元,同比下降23.2%。费用率同比增长9%,一方面与营收增速放缓有关,另一方面与融资成本提升导致财务费用率提升较快有关。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认为,行业过去的发展偏离了环境产业的价值本质,是基于政策驱动而不是基于环境产业价值的成长,没有充分发挥专业的力量来解决或提供更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是片面的强调了资本方面的优势,导致了PPP模式下出现了投资产能问题。
 
  孙雁军也表示对将来的担忧:“现在每个县都在上危废处置的设备,将来肯定也会过剩。”
 
  涂瑞和指出,目前中国环保企业有三个问题,一是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环保行业中,小微型企业约占70%;二是企业数量规模和相应的产值,在国内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东部企业数量占比50%,营业收入占比为60%;三是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少,即使是大型环保企业,其国际化程度也比较低,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
 
  “环保行业遇冷,其实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蓝环境总裁金铎分析,“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时间还不长,目前整体来讲还比较粗放。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还不高。环保企业间的竞争趋于同质化,而同质化竞争必然会产生恶性竞争,这也加剧了企业经营情况的恶化。”
 
  赵笠钧说,环境商会一直呼吁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的时候,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手段,逐步完善价格、财税、投入、金融等环境经济政策。同时,环保企业也要放眼整个生态环境事业,从中寻找机会,让环境容量得到扩张,环境的正外部性得到彰显,从过去的末端治理向绿色制造、绿色消费、清洁生产和资源回收再利用方向转变,帮助社会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
评论(0)
还可以输入140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去登录
  • 46危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