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新闻
186个联合国成员国赞同更新《巴塞尔公约》,全球塑料垃圾处理迎大变革
更新时间:2019-05-15 15:19:15      来源:欧洲时报网      浏览量:

图为40000个废旧塑料瓶制作的“鲸鲨”在山东日照海洋公园亮相。
 
过去两周,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会议(UNEP)上,1400名代表齐聚日内瓦,共同商讨如何更好地应对废弃塑料制品的全球贸易和污染问题。5月10日,除美国之外,186个联合国成员国赞同更新《巴塞尔公约》,决定在未来监控和跟踪运往境外的塑料垃圾。面对塑料污染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将环境为题看得尤为重要的欧盟做出了许多努力。要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还要从环保观念培养起。
 
发展中国家将告别“垃圾回收站”
 
综合上海界面新闻,第一财经网报道,《巴塞尔公约》是一项旨在遏制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的国际公约。之前,《巴塞尔公约》中对废弃塑料的贸易没有清晰的规则。因此长久以来,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在向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有毒塑料废料。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分析,此次决议通过意味着,大多数塑料废物混合物在交易之前都需要得到接收国的事先同意。由于受到条约约束,即使是没有签署协议的少数国家,譬如美国,在将塑料废物运往与该协议有关的国家时,也会受到该协议的影响。
 
大部分有毒塑料废料都不能回收,只能倾倒、焚烧,或者是排入海洋之中。这些处理不仅导致了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还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目前,海洋里的塑料垃圾数量预计有1亿吨,其中80%到90%都来自陆地。
 
 
先行一步欧盟颁历史最严“禁塑令”
 
德国《世界报》近日公布的一项民调表示,环境问题已经超越“难民”“安全与反恐”问题,成为欧洲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在环保压力下,欧盟已经先行一步,出台了“禁塑令”。
 
综合中新网,北京参考消息网报道,2019年3月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一项法案,规定自2021年起将全面禁止欧盟国家使用饮管、餐具和棉花棒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被誉为迄今为止关于“禁塑”的最严手段。
 
报道称,中国等亚洲国家不再进口欧洲部分废弃物的政策也促使了欧盟制订塑料禁令。为此,部分成员国也已经出台了强有力的措施来减少塑料污染,如法国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杯和餐具;英国预计在2019年完全禁止塑料吸管等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德国希望甚至跑在欧盟立法前面,先行禁止一次性塑料袋,并仅将经过分类和可以回收的塑料垃圾运往国外。德国发展援助部部长穆勒(Gerd Müller)指出,德国没必要等着欧洲(的立法),只禁止吸管是不够的。9日,他在柏林批准德国加入一个新的国际废料联盟。该联盟已有30家公司、研究机构和组织。其中包括雀巢和可口可乐、绿点回收计划、几所大学和世界自然基金会。
 
 
“限塑令”潜藏新商机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盟公布的“禁塑令”表示禁用一次性餐具、棉签、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后,这些用品将由纸、秸秆或可重复使用的硬塑料替代。而这让许多公司看到了新的商机。
 
中国经济网报道,2018年7月,星巴克宣布,2020年之前其全球所有的分店将禁用塑料吸管。8月,麦当劳也已经在一些其他国家停止使用塑料吸管,用纸质吸管来取代。据悉,比利时麦当劳对纸质吸管的测试之前已经顺利完成。宜家也在之前宣布了要在2020年前,逐步淘汰掉欧洲宜家门店的所有一次性塑料制品。
 
上海第一财经报道,看到了在此“禁塑令”之中占领技术和商机高地的欧盟,也计划慷慨掏出真金白银,如有企业希望在循环经济方面有所建树,那么就可以获得来自于地平线2020、欧盟结构基金等多方的投资机会。
 
评论(0)
还可以输入140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去登录
  • 46危废